
- 接合相关
了解“粘附”的基础知识 – 了解胶粘剂和 PSA(压敏胶)之间的区别
探索粘合剂和压敏胶 (PSA) 之间的主要区别
粘合剂和压敏胶(PSA)的主要区别在于,粘合剂是通过化学反应赋予或促进粘合的物质,例如胶水。而压敏胶则在室温左右不发生化学反应即可赋予或促进粘合,例如便利贴。迪睿合生产的“粘合剂”和“PSA”具有相同的功能,即粘合(固定)物体。因此,PSA也被归类为“粘合剂”的一种。
从现象上看,压敏胶可以视为粘合剂的一部分,但产品设计理念却截然不同。压敏胶的主要特点是室温下只需轻微压力即可粘合,大多数产品可重复剥离,并且对任何材料均具有良好的粘合性。然而,与粘合剂相比,压敏胶的粘合强度相对较小。
如果A物体和B物体粘在一起,你试图强行将其撕下,最终A、B或两者之一都会断裂。相比之下,如果使用压敏胶,当你试图将其撕下时,A和B之间粘合的压敏胶会断裂,但A和B仍会保持原状,不会断裂,并且可以重复使用。
这一特性就是为什么智能手机触摸屏等部件用 PSA 而不是粘合剂固定的原因。 使用 PSA,即使部件已剥离进行维修,也可以通过再次使用 PSA 将其恢复到原始状态。 另一方面,胶粘剂用于固定由于需要强度而不能剥离的部件,例如电路板。
了解粘合剂和压敏胶如何促进粘附
粘合剂和 PSA 的粘合原理不同。 反应型粘合剂一般是通过加热或其他触发因素使物体在原始状态下发生化学变化而粘合在一起。 而 PSA 是一种自身具有粘度和弹性的物质,即使粘在物体上也能保持稳定。 PSA 不需要用水、溶剂或加热,在室温下只需轻微的压力就能在短时间内粘在物体上。
当粘合剂将物体粘合在一起时,界面处会发生以下四种变化。
- 锚固效应:即使看似平坦的物体,在微观世界中也具有微小的表面粗糙度。粘合剂能够渗透这些不平整的表面,并硬化形成粘合。
- 静电效应:粘附是由于粘附体之间存在电偏压,从而产生静电而发生的。这与塑料衬垫摩擦头发时,头发会受到静电力的吸引而侧立的现象原理相同。
- 化学键合是指分子在被粘物界面处以科学的方式键合,从而形成粘合。环氧树脂等可固化粘合剂正是利用了这一原理。
- 相互扩散:被粘物表面熔融,分子相互缠绕并固化,从而发生粘合。用于塑料模型等的以溶剂为主的挥发性粘合剂,就是利用了这一原理。

由于作用机理的不同,粘合剂和压敏胶(PSA)各有其特定的使用环境和用途。PSA擅长将光滑物体加工成胶带或薄膜状,从而实现连续粘合。而液体粘合剂则适用于粘合各种形状的物体,因为它们能够在不平坦或狭窄的空间内渗透并固化。
粘合剂越厚,粘合力越强。
在“不可剥离”的情况下使用的粘合剂,其抵抗剥离力的能力不仅取决于界面的粘合强度,还取决于粘合剂的物理特性。当粘合对象受到一定力时,固化后的粘合剂整体树脂会以变形(或弹性变形)的形式吸收部分剥离力,从而防止剥离。因此,固化后的粘合剂整体(体积)越厚,变形量就越大,粘合强度也就越高。因此,在使用粘合剂时,设计固化后树脂的弹性至关重要,以确保获得必要的粘合强度。

表面处理对于良好的附着力很重要。
对于粘合而言,不仅要使粘合剂或PSA(压敏胶)本身具有粘合性,更重要的是使粘合物体的表面彼此“粘合”。液体粘合剂涂抹在粘合物上时会像水滴一样扩散。粘合面积越大,粘合力越强,因此界面“润湿性”高的物质更容易粘合。聚四氟乙烯、硅胶、聚乙烯和聚丙烯等物质由于具有疏液性(润湿性低)而难以粘合。此外,当粘合剂固化时,如果表面粗糙且存在表面粗糙度,锚固固化(锚固效应)会增强。因此,在粘合剂领域中使用各种表面处理,例如通过将粘合物暴露在放电或火中来使界面变得粗糙。
- 等离子处理:利用氩气、氦气、氮气和氧气等气体离子清洁表面或生成功能基团(氨基、羧基、羟基、醛)的方法。
- 电晕处理:通过电晕放电产生功能基团,使表面粗糙化的方法
- 底漆处理:涂敷底漆的方法(必须根据基材选择)
- 火焰处理通过将表面暴露在火中来生成功能团的方法。用于聚烯烃等。

根据使用环境、使用目的、材料等选择最合适的粘合剂或粘合剂,并提前做好粘合剂的准备工作,如表面处理等,对于成功粘合物体是非常重要的。
相关文章
- 分享

准备了关于本公司产品和制造技术的资料。
可以免费轻松下载。
点击此处下载更多信息
准备了关于本公司产品和制造技术的资料。
可以免费轻松下载。
点击此处下载更多信息